书 名:念念远山
作 者:[英]罗伯特·麦克法伦 著 杭海 译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版 本:2024年5月
价 格:69.00元
馆藏地:奉化馆流通区(可借)
鄞州馆流通区(可借)
索书号:I561.55/71
内容简介:仅三个世纪前,山脉还被视作大自然的粗率造物、地球表皮上的“疖子”。人们普遍相信高山险坡上游荡着邪灵,山顶上则住着神灵——可千万别爬上山去。三百年间,人们对山的恐惧如何转变成迷恋和向往?罗伯特·麦克法伦走出书斋,踏上危险的山径——从苏格兰凯恩戈姆冰川蚀刻的山谷,到阿尔卑斯积雪消融的山脊,再到天山山脉的冰斗,历经冻伤与岩崩,亲身感受高山世界偏僻与宁静、荒芜与惊奇、危险与希望交缠的诱惑。这趟旅程通往陡直冰封的高山,也唤出一代代奔赴群山的肉身和心灵,并最终绘制出我们隐秘的内心风景:我们所说的“山”,是地球物质形态和人类想象力的共同产物,是我们的心灵之山。

书 名:荒野之境
作 者:[英]罗伯特·麦克法伦著王如菲译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版 本:2024年5月
价 格:69.00元
馆藏地:奉化馆流通区(可借)
鄞州馆流通区(可借)
索书号:I561.65/247
内容简介:这世界上还存有真正的荒野吗?罗伯特·麦克法伦开始了一系列探寻荒野的旅程,穿越了不列颠群岛上那些最为壮丽的山川。从威尔士的海滩到埃塞克斯的盐沼,从苏格兰的红峰到多塞特的陷路,他日间攀援、漫步、游泳,夜晚便露宿在悬崖之上、古老的峡谷和深林之中。作者以优雅和热诚将历史、记忆与风景交织在一起,用细腻的文笔让每一个地方栩栩如生,令人着迷地唤起野性及其重要意义。这趟地理和哲学之旅始于家门口的山毛榉树,途径十三个狂野的无人区域,我们的思想在未知的奇遇中也开阔起来。在书的结尾,作者又爬上那棵山毛榉树——野性重新赋予我们敏锐的感受力,还教会我们:原来,在日常和附近中,也隐藏着诗意和野性。

书 名:看得见的自然史
作 者:[法]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 编著刘安琪译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版 本:2024年9月
价 格:238.00元
馆藏地:奉化馆流通区(可借)
索书号:N091/181
内容简介:本书由世界三大自然博物馆之一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倾全馆之力,与诸多法国科学家共同打造,以图像形式梳理人类对已知世界的认知边界,致敬18世纪法国著名博物学家、《自然史》作者乔治·布丰。
博物学是从命名现有事物开始的,这本书让我们在约200件万里挑一的珍贵藏品中“看见”自然生命,理解万物是如何演化的。全书分为8个篇章,横跨古生物学、地质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等多学科领域,从始祖鸟到现代鸟类,从地球岩石到地外陨石,涵盖自然界的方方面面。艺术品级别的影像质量,搭配策展级别的编排,带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在46亿年的地球历史中,在广阔的宇宙中,搭建人类已知自然世界的知识宫殿。
近400年博物收藏,沉淀人类对自然万物的深刻洞察,堪称影像版《自然史》。

书 名:根深叶茂
作 者:[英]保罗·史密斯著殷茜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 本:2024年1月
价 格:198.00元
馆藏地:奉化馆流通区(可借)
鄞州馆流通区(可借)
索书号:S718.4/8
内容简介:本书全面讲述了树木的生命周期,以新颖的视角提供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树木概览。与此同时,这本书所讲述和赞叹的既是树木非凡的多样性,也是树木与人类及其他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树木为人类社会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撑,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灵感来源,具有抚慰人心的治愈性力量。这些对人类和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来说都至关重要。植被生态学家保罗·史密斯告诉我们,地球上的树木是“我们的‘缪斯’、保护者和沉默的伙伴”。

书 名:借地而生:写给地球人的土壤生命史
作 者:[法]马克-安德烈·瑟罗斯著[法]阿诺·拉法林绘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版 本:2024年7月
价 格:128.00元
馆藏地:鄞州馆流通区(可借)
索书号:S15-49/2
内容简介:土壤是世界的起源,它支撑、滋养并保护着世界。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种类繁多,它们以令人惊奇的方式生活和觅食,这种多样性确保了陆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土壤还能滋养海洋、调节河流流向、改变气候,是生命世界中强大而惊人的构造。但遗憾的是,几千年来,由于对土壤缺乏了解,我们一直在以城市化、不适宜的耕作方法和污染等方式破坏土壤。土壤正因侵蚀而消失。作者带领我们在土壤的组成成分和丰富的生命形式之间展开一次壮丽地下之旅,以诙谐幽默的文笔,结合妙趣横生的漫画插图,向我们介绍了被我们踩在脚下的土壤,以及鲜为人知的地下世界,让我们重新建立起与自然世界失去的联系。最后,他乐观地展望了我们如何将优质的土壤传给后代。

书 名:生命的土壤:自然与文明的呼唤
作 者:史迪夫
出版社:研究出版社
版 本:2024年3月
价 格:49.00元
馆藏地:奉化馆流通区(可借)
鄞州馆流通区(可借)
索书号:I253.6/402
内容简介:土壤是万物之母。食品安全离不开健康的土壤环境,我们要珍惜养育生命的土壤。土壤问题直接影响到环境变化:西部土壤盐碱化、荒漠化,北方黑土地退化,南部土壤酸化令人触目惊心;江河湖泊被污染源折磨得支离破碎,人们对餐桌上普通食物多有质疑;慢性病云起,医院一床难求…… 土地是有生命的,只有600到1200年的生命值。我们不仅仅要让土地产生出粮食,更重要的是要延续土地的生命。让我们敬畏土地,深入了解土壤科普常识,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文明与生态同步前进。史迪夫,一位充满诗情的农学博士,用文学纪实的手法生动讲述了他在土壤改良工作中的见闻,积极倡导生态农业,在微藻等先进技术的加持下回归自然,绿色发展。故事浸润着作者一路走过的艰辛路程和对有机农业的满腔热情。

书 名:万类霜天竞自由
作 者:初雯雯方通简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 本:2024年4月
价 格:78.00元
馆藏地:奉化馆流通区(可借)
鄞州馆流通区(可借)
索书号:S863/6
内容简介:自2019年起,中国有超过一百万名“90后”“00后”的青年通过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参与到阿尔泰山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野生动物保护等工作中来。2019—2023年的五年间,这些年轻人于阿尔泰山、乌伦古河流域大面积恢复灌木植被群落,培养牧民自然巡护员,还在全国网友与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发起筹建了国际山脉阿尔泰山在我国境内的第一所具备医疗、科研能力的专业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得益于全国自然保护者与各级林草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蒙新河狸种群数量实现了增长近20%的好成绩。
本书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叙述,节选了五年来诸多发生在新疆富蕴县或苦中作乐、或砥砺前行的自然保护工作片段,以记录这场参与人数众多、由广大青年自然保护者与地方政府共同协作而来的自然保护故事。

书 名:非遗的植物朋友
作 者: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著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版 本:2024年1月
价 格:42.00元
馆藏地:奉化馆流通区(可借)
鄞州馆流通区(可借)
索书号:G122/215
内容简介:本书选取约二十种与广东省非遗项目有关联的植物,讲述它们前世今生的故事。具体包括:荔枝(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莞香树(莞香制作技艺)、乌榄(广州榄雕)、橄榄(潮汕橄榄菜制作技艺)、核雕(缅茄雕刻)、蒲葵(新会葵艺)、柑橘(新会陈皮)、菊花(小榄菊花会)、蒲草(雷州蒲织技艺)、薯莨(香云纱染整技艺),藤条(藤编)、麦秆(碣石麦秆画)、莞草(莞草编织)、茅草(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柊树(肇庆裹蒸制作技艺)、佛手瓜(老香橼制作技艺)、茶树(揭阳工夫茶艺)、樟木(潮州木雕)、罗汉松(岭南盆景)、石榴(广彩瓷)等。
